英格蘭平日騎乘自行車比率比去年提升47%,假日提升27%,飆升的汽油價格和疫情,反而有助城市節能減碳

疫情、油價爆自行車熱潮!歐洲單車族增英狂砸預算建車道補購車

疫情、油價爆自行車熱潮!歐洲單車族增英狂砸預算建車道補購車 圖/取自Pixabay。
作者:郭逸
日期:2022-08-09

世界各國極力打造低碳城市,歐洲更是竭盡所能。其中,英國交通部近期統計,英格蘭平日騎乘自行車比率比去年提升47%,假日也提升27%;細究原因之一,就是飆升的汽油價格,民眾因此拋售汽車,改騎自行車。許多城市也紛紛打造自行車友善騎乘路線,加上電動自行車漸漸崛起,這波自行車浪潮,將在世界各地達到節能減碳嗎?

交通運具污染大,歐洲徹底推動自行車

交通運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當可觀,英國統計全國運輸溫室氣體排放量,汽車就佔了一半以上;因此,許多國家喊出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,減少燃油汽車數量,可謂當務之急。

做得最徹底的當屬歐洲各大城市,重視公共空間的社會意義,以及城市環境品質對個人健康和福祉的影響,積極推廣綠色交通,獲得更宜居的家。

英國就發起「小公園運動」,從停車位奪回公共空間,在城市規劃使用分配時,拋去公共空間只能停放私人汽車的陳舊思想,許多特色小公園便如雨後春筍般妝點城市,行人與自行車騎士的安全性相對增加。

延伸閱讀

違停猖獗變行人惡夢!阿姆斯特丹不顧市容毀也要當自行車天堂?

論推廣自行車的城市,不得不提及荷蘭。早在1970年代,荷蘭就意識到汽車帶來的壞處,道路死亡人數不斷增加,包括大量兒童,政府與人民有志一同,建設更多自行車基礎設施。

取自Unsplash,攝影:Carlotta Segna。圖/取自Unsplash,攝影:Carlotta Segna。

更多政策解析、城市發展,請訂閱《城市學》不定期專題企劃!

其中一個知名案例就是荷蘭北部城市格羅寧根(Groningen),一位年輕政治家馬克斯.范登伯格(Max van den Berg)希望將汽車驅逐市中心,建造行人和自行車騎士的專屬空間。

當地市議會1977年就採用范登伯格的交通循環計劃(Traffic Circulation Plan),將市中心分為4個部分,在單向交通和禁令的限制下,汽車必須繞著市中心走環形路,自行車騎士可在專屬車道上自由地、安全地移動。

西班牙巴塞隆納也為了降低城市的噪音和改善空氣品質,2016年實施「超級街區」計畫,將9個正方形街區劃為一個大街區,內部車道變窄,仍要駛入街區的車輛必須禮讓行人,最高時速還被限制在時速10公里,藉此還路於民。

取自Unsplash。攝影者Hannah Carr。(示意圖)圖/取自Unsplash。攝影者Hannah Carr。(示意圖)

保持社交距離!疫情推升自行車城市發展

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,也默默地推波助瀾自行車騎乘熱潮。

為了避免群聚,英國曾於2020年統計,日運量達500萬人次的倫敦地鐵,較前一年下滑超過90%,民眾改騎自行車移動;時任首相強森(Boris Johnson)更藉此宣布,將大手筆陸續投入20億元英鎊,重新分配道路空間,擴大自行車道與公車專用道,並且加寬人行道。

當時歐洲第一個封城的義大利,同樣宣布將在米蘭市中心週邊擴增35公里的自行車道,政府甚至規劃1億2千萬歐元,補助民眾購買新自行車的7成費用,上限為500歐元,堪稱全歐最大方。

延伸閱讀

2022全台最美自行車道!宮崎駿單車不只新北神隱少女、龍貓隧道

法國巴黎在解封前夕就已大量設置臨時自行車道,甚至一路擴建至巴黎市郊,市長伊達戈(Anne Hidalgo)更宣布,若使用率高,臨時自行車道還會變更為永久車道;此外,法國政府也要投入2200萬歐元的預算,鼓勵民眾添購新自行車,就連修車也會補助50歐元。

取自Pexels。圖/取自Pexels。

移動新寵,電動自行車熱銷

此外,電動自行車則成了歐洲人近年來的新寵。數據顯示,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,歐洲的電動自行車銷售額成長52%,年銷量直逼450萬輛,銷售額達到100億歐元,德國、荷蘭、法國都是電動自行車的熱門銷售國。

歐洲自行車組織則在2021年發表數據,表示疫情過後,電動自行車熱銷潮也不會放緩,預計歐洲電動自行車的年銷量將從2019年的370萬輛,激增到2030年的1700萬輛,最快到2024年,電動自行車的年銷量就會達到1000萬輛。

《富比士》甚至認為,未來每年歐盟註冊的電動自行車數量將是汽車的2倍。

取自Unsplash,攝影:KBO Bike。圖/取自Unsplash,攝影:KBO Bike。

這波電動自行車需求高於電動機車,從台灣的出口數據也可略知一二。根據財政部關務署出口資料顯示,台灣電動自行車外銷歐美市場快速成長,2019年起躍居最大出口產品,2020年出口值9.9億美元,佔逾5成,超越機車零件,成為最大出口產品類別。

無論騎乘一般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,都有賴於政府規劃友善騎乘空間,城市的自行車專用道逐年增加,才能帶動自行車騎乘浪潮。歐洲做到了,那麼台灣呢?

綠色運具生存戰:改變思維、凝聚公民意識

即便對自行車最友善的台北市,在柯文哲擔任市長期間規劃「三橫三縱」自行車專用道,但台灣民眾仍受限移動便利性的思維,擺脫不了「機車主義」。

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曾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:「要人從騎機車變成搭捷運,這件事很難。」

甚至副總統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推動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(禁售燃油機車),政策隨後因反彈過大,遭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撤銷。

延伸閱讀

自行車友善城市榜單揭曉,誰是大贏家?

簡而言之,「公民意識」的改變,才是綠色運具能否在台灣生存的重要關鍵。看看國外的案例,法國巴黎曾發生自行車暴衝、英國曾有家長抗議學區交通因自行車太緩慢而大打結,但兩國的綠色運具政策都能續行,就是因為「多數民眾大力支持」。

的確,由於各國國情的差異,加上運具的使用習慣無法一日更動,如何潛移默化大眾對於交通運輸惡化居住品質,進而延緩城市發展,已是台灣、甚至世界各國的重要議題。

👉 追蹤+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,加入 IG 粉絲,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!

關鍵字:國際
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
中彰南自行車王國!一場「打不死會議」讓捷安特、美利達登國際
台北狂下雨易淹水適合當首都?與河溪共存親水7美景沁出戀愛感
老是塞車的倫敦城,用哪三招推動「永續物流」?
郭逸

郭逸

《遠見》資深記者。

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
TOP